药品导购

  • 常用
  • 搜淘宝
  • 站内搜索

中药方剂

黄连解毒汤

详细介绍

黄连解毒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肘后备急方》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。主治三焦火毒证。症见大热烦躁,口燥咽干,错语不眠;或热病吐血、衄血;或热甚发斑,或身热下利,或湿热黄疸;或外科痈疡疔毒。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。临床常用于治疗败血症、脓毒血症、痢疾、肺炎、泌尿系感染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乙型脑炎等属热毒为患者。,

名称

黄连解毒汤

出处

《肘后备急方》

分类

清热剂-清热解毒

功用

泻火解毒

主治

三焦火毒证,

歌诀

清热解毒汤四味,黄芩黄柏栀子备;躁狂大热呕不眠,吐衄发斑均可为。

组成

黄连三两(9g),黄芩、黄柏各二两(各6g),栀子(擘)十四枚(9g)。

用法用量

1、现代用法:水煎煮。

2、古代用法:上四味,切,以水六升,煮取两升,分二服。

功用

泻火解毒。

主治

三焦火毒证。大热烦躁,口燥咽干,错语不眠;或热病吐血、衄血;或热甚发斑,或身热下利,或湿热黄疸;或外科痈疡疔毒。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。

方义

本证多由火毒充斥三焦所致。治疗以泻火解毒为主。火毒炽盛,上扰神明,故见烦热谵语;血热忘行,故为吐血;血溢肌肤,故见发斑;热盛伤津,故见口燥咽干;舌红少苔,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之症。方中黄连清泻心火,兼泻中焦之火,为君药;黄芩泻上焦之火,为臣药;黄柏泻下焦之火;栀子泻三焦之火,导热下行,引邪热从小便而出。二者为佐药。

配伍特点

四药合用,苦寒直折,三焦之火邪去而热毒解,诸症可愈。

运用

1、本方为苦寒直折,清热解毒的基础方。临床应用以大热烦躁,口燥咽干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。

2、本方常用于败血症、脓毒血症、痢疾、肺炎、泌尿系感染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。

加减化裁

便秘者,加大黄泻下焦实热;吐血、衄血、发斑,加玄参、生地、丹皮以清热凉血;黄疸者,加大黄、茵陈清热祛湿退黄;疮疡肿毒者,加蒲公英、连翘以清热解毒。

使用注意

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,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,非火盛者不宜使用。

化裁方之间的鉴别

黄连解毒汤、泻心汤、栀子金花汤、清瘟败毒饮同为泻火解毒之方。其不同点在于:黄连解毒汤以黄连为君,是泻火以解热毒,侧重于导三焦火热下行,而无泻下作用,用治热毒壅盛三焦之证;泻心汤以大黄为君,既可泻火消痞,又可泻血分实热以止血,用大黄导热下行,尚具“以泻代清”之意,且使血止而不留瘀;栀子金花汤于黄连解毒汤中加入大黄一味,不仅泻火解毒之力得到增强,并有引热下行之功,方剂结构更趋完善,用治热毒更甚且兼大便秘结者;清瘟败毒饮重用石膏大清阳明经热为君,配用芩、连泻火,犀、地凉血解毒,以使气血两清,用治温疫热毒,气血两燔之证。

重要文献摘要

1、原书主治

《肘后备急方》卷2:“烦呕不得眠。”

2、方论选录

吴昆《医方考》卷3:“阳毒上窍出血者,此方主之。治病必求其本,阳毒上窍出血,则热为本,血为标,能去其热则血不必治而归经矣。故用连、芩、栀、柏苦寒解热之物以主之。然惟阳毒实火,用之为宜。若阴虚之火则降多亡阴,苦从火化而出血益甚,是方在所禁矣。”